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目睹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发现作为课前准备的教材解读十分重要。我觉得在进行教材解读时,应先澄清几个问题。
1、解读≠教学
解读虽然不等于教学,但总是想为教学服务的。拿到一文章,当我们来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总是应该尽量读得透一些,广一些,深一些,我们并不需要把解读到的方方面面都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我们较全面的解读是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备无患、随机应变的,而不会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就拿《花瓣飘香》来说,读了课题和文本之后,马上产生了疑惑:如果仅仅看课题,往往会以为这是一写景的美文,可文本展现给我们的都是一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课题内容和文本内容该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反复的朗读和思考中,读出了课题中的“花瓣”不仅本指“花瓣”,更代指“小女孩”。“花瓣”有艳丽的色彩,美丽的外表(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而“小女孩”懂事(我很不愿意用美丽的心灵等词汇来定义小女孩,那会使她显得遥不可及),“懂事”就是她“美”的具体化,“懂事的小女孩”是美丽的,如艳丽的花瓣。花瓣淡淡的香味倾人心脾,而小女孩的懂事也浸染了“我”(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窗台上。)。美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抗拒,难以阻挡,于是就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我想这才是课题真正的含义所在吧。
如果这课文仅仅是从小女孩的角度来解读的话,那是不够全面的。文中的“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我”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是一个爱花的人(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花是不是我亲手种植的有什么关系,关键是它在“我”家门前,还开得红艳艳的。正因为“我”爱花,所以才会爱花朵般的小女孩(一年级的孩子就知道“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呵呵),才会对被“我”家门前的花香吸引而来的摘花“小女孩”轻轻地问。这是什么?这是对心灵的呵护,对美的爱护。反之,如果小女孩不是遭遇到了“我”,或许她会经历完全不同的一次经历啊!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友的疑惑:“为什么作者家门前有月季,而又去买两盆呢?”此时该解惑了吧!
其实,只有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进行文本的解读,我们也才能更深刻地去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含义。
2、懂情≠动情
当我们阅读一文章时,我们很容易明白文章要抒发什么情,明白什么理。比如《花瓣飘香》抒发的是爱父母之情,明的是敬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理。可问题是懂情并不等于动情,我们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动情,情的教学才真正有了效果。当我们来阅读《花瓣飘香》时,我相信我们都感动了,被这样一个懂事的小女孩打动了。可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人父母者,是成年人。就算你还没有为人父母,但因为你有了较丰富的经历和阅读史,你的情感也就显得更为丰富。可打动了我们就一定能打动了孩子吗?你只要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你问他们:“你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学了这课文,你懂得了什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一定是滔滔不绝,课堂上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这说明他们也是很明白课文要抒什么情,明什么理的。可真正打动他们了吗?他们那根心灵之弦真的被拨动了吗?应该重重打一个问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说得天花乱醉,做得却是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说官话,说套话,说老师需要的话,而他们的心灵之门始终关闭着没有打开。作为教者,他就不能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份情,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从而开启他们的心灵。
怎么让学生“动情”?那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出文中的“动情点”,从而使学生跟文中的人产生心灵的沟通,并且是符合他们那个年龄层次的心理成长期的心灵沟通。文中的小女孩和学生年龄相仿,她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是想爸爸了?是担心妈妈了?是感动恐惧和害怕?是感动孤独和寂寞?让和小女孩一般大的学生去揣摩小女孩此时复杂的心情,他们就会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出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的真切话语。在用自身经验揣摩小女孩心理的过程中,学生和小女孩就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时的课堂或许静寂,或许凝重,如果你看到一滴泪花,听到一声哭泣,那真是情之所动,何许音乐的渲染,何许教者的煽情。
3、训练vs燃情
一位教师告诉我他最近听了一节好课,我便问他好在哪里?他说教室里是哭声一片!从他的回答中,可得知学生动情了,至于“情”是怎么动起来的,我们且不去考证,但仅从“情”的角度来教学是否成功,是有失偏颇的。许多一线老师发现,大多名师在进行公开教学时,都选择易动情的文章,搞得听课者和学生都情乎情乎的,呵呵!我想如果仅仅着眼于情,既不能体现年段教学特点,也不符合课程的要求。
《花瓣飘香》这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依据年段特点和课程要求,我觉得该重点抓住这一段的教学,训练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对话来揣摩人物的心理和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说了什么,课文中一目了然,无须多费口舌。该突出揣摩的是人物对话展开时的神情和语气。人的面部表情是十分丰富的,而面部表情和语气都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表情、语气这些外部之表就抓住了心灵之根。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看着我。”小女孩是为生病的妈妈摘花的,她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知所措、惶恐呢?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我们可以读出,小女孩是知道摘花不对的,她也是爱花之人(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越田野,跑远了。),注意“小心地、捧着、俯”这些词。可她明知不对,却为什么要做,她为什么非摘花给妈妈呢?想想整天躺在病床上闻着药水味的病人最想看到什么,想想现实中人们去看病人为什么总爱带一束花去?在矛盾的冲突中,小女孩的形象才会更显丰满。对话中,作者还有多次对小女孩神情的描写,如“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透过“低着头、不要意思、闪动着泪花”这些神情,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她的“懂事”还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尊敬长辈之孝道上吗?
“动情”不是教学的全部,但是此类课文教学的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必须借助文本特有的表达方式,品词析句。只有在扎实的训练中,情才有所依,法才有所靠。
汪晓铅评:
非儿,我对你的三点意见持赞同的态度。
就备课而言,正确、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处理教材、从而预设的前提。因此, ……此处隐藏2670个字……,编好组内的每一个故事。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去发现,去感受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思维受阻不能深入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地点拨。
3、组际交流。
每一组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内汇报自己编的故事。其他同学可以质疑、评议,然后师生共同修改、补充,达到较好的水平。
(这一环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中,让他们在探究中进行丰富多样的实践,获得知识的启迪和情感的体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积极起好“扶”、“助”、“领”的作用,使学生的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
四、生独自习作 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刚才说的内容,独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文讲评
1、改正共同的缺点
2、欣赏佳作,选择几篇写得好作文,请小作者大声朗读。
设计理念:
1、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一维。兴趣和自信心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和前提。现在的学生每人都有几件、十件甚至更多的玩具。在学生的心目中,这些玩具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孤独时,便会对它们自言自语,赋予它们以生命,为他们编织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面对电视里机警的黑猫警长、神奇的机器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憨态可鞠的猪八戒……学生们更是情有独钟,百看不厌。那么为何不让学生手中的玩具当一回主角,让它们都有了生命,演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据此,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设计了这一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自由的教学氛围
作文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放松地、自由自在地在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尽情徜徉,笔走龙蛇,这是语文新课程新理念所期待的作文教学景象。本设计选取的习作对象是学生最喜爱的玩具,所要做的是为他们最喜爱的玩具编童话故事。学生是在玩中说,在玩中学,没有任何额外的压力。再加上老师充满热情和鼓励的话语,师生间平等民主的对话,一切自然而然,学生入情入境,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
3、想象之鸟展翅高飞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选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催化剂。爱因斯坦言:“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本设计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同学们大显身手,他们以一个个自己熟识的玩具为主角,想象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生动的、耐人寻味、有趣的童话故事。学生思维随着可爱的动物飞到了美丽的童话王国。真可谓“思飘云雾外,诗入画图中”。
附学生习作两篇
空手而归
在一个森林里,住着傻熊兄弟。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熊哥哥对弟弟说:“你把咱家的篮子拿来,我去买点东西。”“我们家的篮子不是破了个洞吗?”“笨啊!你拿块肉饼放在洞上不就行了!”“好吧!”
熊哥哥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上路了。它走过三座山,又走过五条河,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这时它肚的子好饿呀!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瞧,自言自语地说:“咦!是谁把肉饼放在篮子呀,正好,让我吃了它。”说完,就坐在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肉饼又急急忙忙地上路了。
它终于来到了长颈鹿开的超市,一看,这不是弟弟最爱吃的苹果吗?我要多买一些,让弟弟吃个够。熊哥哥把买好的苹果装进篮子,高高兴兴地往家走。一路上,熊哥哥走一步,苹果就掉一个,还没走到半路,苹果就全掉光了。可糊涂的熊哥哥,全然不知,仍旧提着空篮往家走。
月亮升起来了,熊哥哥到家了,一进门就大声喊:“弟弟,你看我带回了什么?”它低头往篮子里一看,苹果去哪了??
猪八戒吃香蕉
一天,唐僧派猪八戒去化斋。猪八戒路过一片香蕉林,树上结满了黄黄的香蕉,阵阵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反正现在时间还早晨着呢,不如先偷些香蕉来吃吧!于是,他就用猪钯打下了几串香蕉,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孙悟空等了好半天,还不见猪八戒回来,就去找他。走着走着,他看见猪八戒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香蕉,一边顺手把香蕉皮往地上一扔。孙悟空灵机一动,用法术把香蕉皮吹到猪八戒面前。猪八戒踩在香蕉皮上滑了一跤,捂着屁股说:“哎呀,好痛啊!是何方妖怪,快出来吃俺老猪一钯。”孙悟空在一旁偷笑。猪八戒听到了,大志喊:“猴哥,你快出来吧!我已经知道是你了。”
孙悟空走出来说:“你这呆子,快去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猪八戒只好乖乖地把香蕉皮捡起来,扔进了路旁的垃圾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一、教学目标:
1、能从几方面有条理、比较具体地介绍一件小物品
2、懂得对反映事物特点的材料要写得具体一些。
3、培养喜爱小物品的情趣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明确要求
1、揭题
2、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课文要求从哪几方面来写小物品?
※应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3、反馈、订正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安排好介绍顺序”就是“有条理”“反映小物品的特点部分写具体一些”就是落实“比较具体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件小物品”的要求。
二、学习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小花鹿
1、指名读例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一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2、重点读议例文第二自然段
※通过引读法理清第二自然段的层次
教师读第一句和圆圆的脑袋上
学生接着读一对粉红……像要跟我说话
教师读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
学生接着读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
※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小花鹿”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句式说,教师用板书引导)
3、齐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小花鹿”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三、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以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观察小物品
上课时请学生把小物品放在课桌上,老师可从中挑选几件放在讲台上作为教具,进行习作指导。
二、说说作文构思
1、准备介绍一件什么小物品
2、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3、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小物品。
4、你准备怎样把小物品的特点部分介绍具体
三、师生共同评议。
四、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习作交流。(抽取有代表性的习作)
1、指名读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有否基本达到本次习作的要求)
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