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作文汇编六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高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高考作文 篇1一九九七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而今天的高考则是我们每个考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有人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高考还有很多的选择。”而我认为,我的高考就是一个跳板,跳的越高,我变成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今天是我国恢复高考四十周年纪念日。四十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和笑语欢声。
而今天,身在高考考场上的我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高考是寒门学子变得富有的捷径。无论是精神上的富有,还是在不久将来生活物质上的富有,对于许多平凡的家庭来说,用高考改变现状是最明智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一个人没有参加高考,他的青春便是不完整的,他的人生便是有缺憾的。所以,我用我的坚持换来了今天我站在高考考场上的机会。
但今天,我的高考会因为我高中三年的散漫不进取而逐渐丧失它原本的价值,变成只能弥补未曾参加高考的遗憾的机会,让我的青春得以完整,让我的记忆中拥有高考的记忆碎片,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我的不甘心又让我产生了新的遗憾。因为我的高考是不完整的,它的意义仅存无几。
高考是青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完善自我能力的跳板,跳的越高,你就会越努力,就会变得越强。
我放弃了通过高考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所以我猜想今天高考也会毅然决然的放弃我。
但我不想这样,更不甘于高考过后成为社会最底层的生活者。高考的作用之一就是“为国选材”,今天我是被淘汰的庸才,而明年的今天,我会是高考考场上的强者,国家需要的栋梁。
今天你在考场上看见的我是一无是处的淘汰者,明年的今天,你若在高考的考场上看见我,那时的我一定会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并会为之奋斗的全新的我。而那时的高考,将会心甘情愿的让我拥有它的全部意义。
高考其实是一个浓重的话题,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词。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我会学会拼搏,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及自信的智慧;在高考的过程中,我会战胜内心的恐惧,学会释然并领悟人生;在高考过后,我会成为一个比现在的我更强大的人。
这就是我的高考。
谈高考作文 篇2语文高考试卷的作文题,历来备受关注。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的折射或引领。今年尽管我省首次自行命题,但高考作文命题有其稳定性的特点,这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就呈现出新的趋势。
首先,选材逐年限制。今年的高考作文将会继续坚持以“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癣题目自拟)为特点的开放式话题作文,但从我们阅卷情况来看,有些考生对话题作文的“三自”特点理解很片面,以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忽视了话题范围和话题材料的限制,忽视了写作内容与话题的契合。
其次,立意逐年放开。高考作文命题限制立意的价值取向,已逐渐被证明是一种较大的缺憾,如“诚信”、“心灵的选择”等话题,只能从正面立意,很难立足其他角度,这种所谓正统的立意取向,框定了写作的主题,也束缚了考生的手脚。去年的话题,没有预约的主题,考生不必为迎合某种主题而忍痛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同层次的考生能够根据他们对话题的把握,可以正写,可以反写,也可以辨证地写,写出反映自己水平的文章,表现自己的认知判断与价值判断。
再次,更加注重思辨。去年的话题牵涉到“情与理”、“知与行”、“判断和处理”的关系,对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要求无疑更进了一步,需要考生扣装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样一个辨证、动态、相互转化的过程,客观地公正地对待事物、认知事物。可以说,去年的高考作文题对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一个
提示:作文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还要引导学生用辨证眼光去判断、分析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
应该注意六大点
因此,对今年考生而言,有几点是应该注意的:
思考社会生活
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要进行认真地独立地思考,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拿到一个话题,要把问题再推进一步思考,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作出自己的回答,就容易在作文构思时获得立意的深度和内容的广度,也就容易出彩。还须强调的一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并不等于追逐社会热点,那种牵强附会地找高考试题与社会热点之间直接联系的做法,无疑是幼稚的。
加强审题训练
对作文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给以仔细的审辨,这是写好每一篇考场作文的第一要着。几年来的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使不少人产生了话题作文审题不必费多大劲的错觉。例如,去年有一篇题目为“在汽车上”的考生作文,是一篇写一个疯女人在公交车上一段遭遇的微型小说,文笔流畅,形象丰满,推理想象也有独到之处,但我们的阅卷老师怎么也无法把这篇小说的立意与高考作文话题联系起来,这就纯属抛开题目、另起炉灶之作!
汲取作文养料
在关注现实材料的同时,考生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视线投向文学与历史作品,大大添加羞涩的材料库,并扩展自己的写作思路。拥有相当文史知识又能有意识地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的学生,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近年来,一些考生从四大名著等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或反弹琵琶,或旧说新解,像去年全国卷作文中出现的《宝钗鸣冤》、《孙膑访谈手记》等,都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光。
注重个性阅读
考场作文,倘能让你个性化阅读的内容为文章的主旨服务,你的文章就会别具一格,高人一等。20xx年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在于作者巧妙地向阅卷者展示了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阅读个性,据说她平时酷爱《三国演义》,很多章节能熟读成诵。还有一位考生对音乐颇有研究,在考场上就借音乐表达独特的人生感悟。很多同学的兴趣可能在其他方面,如果作文时,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融入你的个性化阅读,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该会具有怎样的魅力啊!
展示自己亮点
阅卷老师找寻的是考生作文中难能可贵的“亮点”。亮点很多,意境深远,构思精湛等等。在高三作文复习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思维活跃的,使之工于构思;语言丰富的,使之精于表达;思想深刻的,使之开掘内涵……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最适于发展的“亮点”是语言,高考作文阅卷,就十分重视考察语言功力。有的考生善用生动的词语和灵活的句式,使人读来眼睛一亮,这就是亮点,亮点多了,就容易获得加分。
不过分追 ……此处隐藏6775个字……文套路就是看惯了的起承转合,也不能就此认定便是平庸。高考作文评分应更重视那些文笔扎实、言之有物、语言纯熟、锤字炼句,将文字与思想驾驭得心应手之作。优秀的作文未必语出惊人,谈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锋芒毕露,含英咀华亦可动人肺腑;未必标新立异,鞭辟入里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题材出奇,文笔老练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异,独具文风亦可各擅胜场;未必彻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胜一筹。这样去选拔,才是语文考作文之初衷。
说到底,我们的语文高考评分还是要重视学生评价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单纯的“眼球”评分,鼓励为出奇制胜而投机。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气势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诗文,评分的考官们似可表现得更加专业一点,再勿轻与满分。
或者实在要显“人文之盛”的话,高考可单开辟一项古诗文赋写作项目,一视同仁,人人皆写,方见真章。
谈高考作文 篇6客观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对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以文章的形式把它恰当地反映出来,不可能是一挥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地修改,才能臻于完美。修改是对人们思维不周密的一种必要的弥补。古今中外无数成功的事例无不证明了修改在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讲“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高考作文的具体情况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如鲁迅所言,文章写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句”。更不可能像曹雪芹那样,“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高考是限时作文,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冷处理”,没有推倒重来的可能性,甚至连最后重新誊抄的时间都没有。那么高考作文是否就不存在修改的问题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怎样过好高考作文修改关呢?针对高考作文的具体特点,我认为在以下三个阶段上下功夫。
一、 成文前的修改。
修改往往被认为是初稿完成后才开始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修改工作是贯穿在写作过程始终的。动笔前构思时对提炼主题、选择材料、布局谋篇等推敲的过程,都带有修改的性质。成文前注重构思的修改,可避免文章写到一半甚至写成后动大手术,这是考试作文的大忌。变“治疗”为“预防”,这不失为事半功倍的一种好方法。
就构思而言,此时的修改是对思维的修正。不论作文题目类型如何,接触到话题第一步工作便是审题、构思,许多考生对这步工作往往是不重视的。事先没有成竹在胸,匆匆落笔,行文时只能是“脚踩西瓜皮”,无形中加大了成文后修改的难度,而且时间上不允许。构思的工作就像是在脑海中绘就一幅“草图”,既然是“草图”必定是粗糙、不完善的,因而就有修改的必要,对它的修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揣摩出题者的意图,根据命题者规定的话题来确定自己的文章的主题。把自己认为最有必要写的内容限定在某一点上,其它的意思都不必谈。那么这个被限定的意思就形成了主题。然后用一句话把主题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使自己形成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反复修改这一主旨句或中心论点句,直至认为最能体现题目要求,使之成为统摄全文的“魂”。这样动笔时就不致出现主题模糊和离题或扣题不紧的毛病。
2.主题确定后,许多材料会在脑海中浮现,对材料进行取舍,首先要求作者有“对象感”,要确定文章的假定读者对象,从特定的读者对象出发来考虑材料的取舍、斟酌用语的得体,例如同样是写一封信,写给母亲的信和写给朋友的就应该有很大的差别的;其次要选择令读者信服的、对主题最有支持力的材料,否则,哪怕手头的材料再新,再感人,也只能忍痛割爱。
3.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考的作文的真正读者(可能是唯一的读者)就是阅卷老师,揣摩阅卷老师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不可能投其所好,但至少不能把对老师大不敬的“另类”语言视作“创新”,也要尽可能避免对一些敏感话题作出偏激的议论。
4.编写提纲。这是用文字固定思维的过程,它会使我们考虑问题更加周密,思维更有条理,便于总体把握主题,不致偏离方向。“磨刀不误砍柴工”,许多同学却不习惯这样做,边写边想,难免造成文笔散漫、结构混乱。对提纲的修改要求使材料的排列既能合乎客观事物的条理、人们思维的条理,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且要能突出地表现主题。如果不下一番功夫修改调整,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
二、成文中发现问题的修改。
有了精密周到的构思,又列出了详尽的提纲,按理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了,但高考这样特殊的作文环境,什么样的问题都可能出现。文章写了一半,却发现偏离了主题,怎么办?推倒重来是不可能了,这时修改就体现在将错就错,大错化小,小错化了,要善于对已成的文字加以利用、挖掘,化“腐朽”为“神奇”,这是高考作文修改的技巧,也是文章修改的艺术,具体可采用:
1.纠偏归正法:如果考生在写作过半时,发现思路不清,没有始终以主题思想来统一材料,甚至偏离了主题,那么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停下笔,理清思路。在保留现有文字的前提下,从已使用的材料中发掘与主题的联系,在原文中加入几句点题之笔,当然要力求衔接自然,切忌生硬粘贴。并尽量在后半篇中增补一些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用篇尾的强调主题思想的语句来扣题,人为地把“迷途的马车”拉回“正途”。
2.以偏为正法:相比前面的方法,以偏为正法更主动,没有斧凿的痕迹。所谓以偏为正,即将错就错。既然主题转了,那么顺其自然,从已成的文章中重新立意,变换主题,快速调整思路,另辟蹊径。同一个题目、同一个材料,往往有不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或许会令人耳目一新,使文章顿然生色,在近年高考以话题作文为主要考查方式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三、成文后的修改。
文章写成后,很多同学以为大功告成,为了保持文面的整洁,不敢轻易动笔修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面是形式,形式必须在内容正确的前提下才显得重要。所以,修改文章,使之主题鲜明、材料充分、文句顺畅,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应是多就少改,尽量使已有的文字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
1.从已成文章的材料中发掘、概括主题,并用议论性的语言、抒情的文字来升华主题,点明题意,甚至可以 发掘新意,使普通文章升格。
2.书写正确,文从句顺,是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力争消灭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是文章写成之后修改的重要组成部分,边默读边改,用语感来弥补阅读自己文章时所容易形成的心理定势,及时发现毛病,修改毛病。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文章格式的规范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方面,有些同学作文不注意使用标点,通篇都是小圆点,句逗不分。通过最后的修改,规范标点,调整格式,不失为亡羊补牢之举。
4.成文之后的修改,带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破坏了文面的整洁,这样,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修改符号写得合乎习惯、清楚、美观,既便于阅卷老师理解你的修改意图,同时也避免了随意删改带来的文面凌乱、不整洁的毛病。
总之,高考作文的修改要本着变“治疗”为“预防”,化“腐朽”为“神奇”的原则,下笔前重构思修正,行文时及时补救,成文后多就少改,以期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
文档为doc格式